2025年,清城区成功申报成为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是全省6个成功申报该项目的县(市、区)之一。今年以来,清城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其中,科技赋能方面,聚焦良种、良法、良机协同发力,为水稻种植农户免费提供全程统防统治和“一喷多促”服务,让科技成为粮食增产的关键。
近日,在清城区源潭镇大连村的长隆·源潭万亩丝苗米产业示范基地,连片的稻田里满是生机。目前水稻正处于灌浆期,这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为农户免费提供统防统治和“一喷多促”服务,可为提升水稻单产,秋粮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在水稻破口、抽穗扬花、灌浆结实等产量形成关键时期,‘一喷多促’可实现一次作业呈现多重功效。”清城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一喷多促”是一项应用于作物生长中后期的农业技术,利用无人机混合喷施肥料和药物,帮助水稻补充营养、促粒增重、防病治虫、增强抗逆能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清城区农业农村局委托专业机构为水稻种植户提供规模化无人机植保服务。据悉,该项目重点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和“一喷多促”,服务面积达1万亩以上。“我们首先与农户一起巡田,检查病虫害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接着利用GPS和RTK定位技术精准规划航线,选择适宜天气进行喷洒作业。”清远市农宝肥料有限公司的植保无人机技术人员张平详细介绍,“无人机一天能完成500亩的植保作业,同样的工作量,如果依靠人工喷洒,往往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而且规划好航线后,无人机不会出现漏喷或重喷,喷洒更加均匀。”这种专业化的服务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防治效率,还减轻了农户的劳动负担。
清城区农业农村局方面表示,通过推广统防统治和“一喷多促”关键技术,水稻的病虫害不仅能得到有效控制,还能帮助农户节本增效。据测算,相比人工而言,使用植保无人机作业每亩可节省成本15-20元,其中人工费用节省5元,农药费节省10元左右,有效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
“这项免费服务给我们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水稻种植户关师傅分享道,“现在不仅成本省下来了,预计产量还能往上增,我们的收入更有盼头了。”
据了解,清城区实施整建制推进水稻单产提升工作以来,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创新“政-校-企”合作模式,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试种华航香银针等优质高产的丝苗米品种,主推南晶香占、19香等优质稻品种,同时,向生产一线全面推广集中育秧、合理密植、“一喷多促”等增产关键技术,有效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据统计,2025年早稻亩产327.3公斤、较上年增加7.2公斤、增幅2.25%。晚稻长势良好,现收割已近三成,预计可超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此外,清城区在洲心街、源潭镇和飞来峡镇选择相对连片的田块建设4个千亩示范片,并在其中打造百亩攻关田,借助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等专家团队力量组建专家指导组开展驻点指导,培育一批新型水稻经营主体,力争实现示范片亩产提高5%以上,节本增效5%以上,率先实现大面积单产突破,并通过“示范田-整村-整镇-整县”的技术辐射路径,辐射带动全区超10万亩水稻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推动单产提升行动从小面积示范田到全县域整建制推进。